人民网南通12月9日电(记者王继亮)扎染、浸染、夹染……不一会儿,一块白布经过几道工序就变成了一幅令人冷艳的“山水画”。9日,人民网记者看望南通崇川区艾蓝染色技艺维护基地,南通纺织博物馆研究员、陈桥艾蓝染艺非遗传人姜相等正手把手地向艾蓝染色爱好者教授这项传统染色技艺。

  南通是国际蓝草名品蓼蓝的源产地和前史主产区。明清600年来尤以蓝染“小缸青”擅名全国,并以“粉蓝布”染色诀窍标领职业。姜平介绍,南通民间种蓝制靛染色技艺曾一度失传,十余年前,当地经过追访到少量年近百岁的蓝染老演员,筹建艾蓝染色技艺展现馆,拓荒蓼蓝栽培基地,陈旧蓝染技艺才得以抢救并“复生”。2018年,该技艺获评南通市非遗项目,现在正在准备申报省级非遗和“国家地理标志维护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