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会友,共赴一场“茶之约”。16日,在第十六届海峡两岸茶业饱览会上,台湾馆以其浓郁特征,积累了满满人气。

  “这是产自台湾南投的红茶,您试试看。”在两岸茶工业融合馆展区内,台商吴晓东给客人递上热茶,“这款茶是我克己的,有传统台湾红茶的口感。”

  吴晓东本年24岁,祖辈、父辈都从事着与茶相关的作业,是当之无愧的“茶三代”。本年8月,“武夷之友”南台青年茶业展开沟通活动期间,吴晓东与相同来自台湾南投的谢育廷一同造访了闽北的首要产茶区,了解了武夷岩茶、政和白茶的传统制造工艺。

  “茶是一个很好的桥梁与枢纽。”在他们看来,参与茶博会不仅能展现自家好茶,更重要的是有机会与各地茶人互相学习、学习和提高。

  为长见识、交朋友而来的,还有来自台湾坪林世芳有机茗茶园的陈锭鋐。“这是咱们第一次参与茶博会,感觉这儿的气氛很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期望接下来有时间到当地的茶园逛逛看看。”陈锭鋐说,由于不太了解当地茶饮消费习气,所以这次他带来了蜜香红茶、白茶、东方佳人茶等三种自家茶园出产的有机茶。“现场冲泡的东方佳人茶,赢得了不少品茶客的赞誉。”

  “咱们在台湾也算小有名气,特别是展开了‘食农教育’,就期望经过在茶园展开采茶、制茶、茶食等体会项目,让更多青年了解茶叶及其背面的文明。”陈锭鋐说。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茶,连接着互相,也见证了许多夸姣的“遇见”。“我来这儿,就为了来找茶的知音。”台湾馆内,发须皆白、戴着帽子的蔡本烈与咱们伙儿一同来共享茶故事、茶文明。

  “这是我第三次参与茶博会,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成。”已到耄耋之年的蔡本烈拿出手机,指着刚刚加上的微信老友,“你看,由于茶,也由于茶博会,我结交了这位爱茶的年青朋友。”

  蔡本烈刚交的年青朋友是来自安徽马鞍山的客商陆桐。“这次来,首要是来找协作伙伴的,但一进台湾馆,就被这位老爷爷招引了。”陆桐说,他们从武夷岩茶,聊到了老茶保藏,又聊到了古琴、诗书等。

  “在台湾,我也从事茶学、古琴相关的教育训练,看到大陆和台湾都有这么多酷爱茶文明、古琴文明的年青人,真的很高兴。”蔡本烈说,“我很爱惜这样的渠道,它让我触摸到了更多客商,也结交到了更多不同年纪的朋友。”

  来到武夷山,留在武夷山。“或许这便是缘分吧,两年前我到武夷山,就留在了这儿,在五夫镇开了植物转印染的个人作业室,期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和悲惨剧这项传统的印染技艺。”台湾程果日子文明构思艺术协会负责人赖絮朎在展位上,耐心肠向咱们介绍植物转印染的物品。

  “这是武夷岩茶的茶汤印染的茶席”“这茶杯垫上的色彩是洋葱印染的”“当地蕨草类植物的形状能够印在羊毛衣上”……“棉布、纸、真丝、皮革,都能够印染,不同花草也有不同的色彩和纹路,所以每一件著作都是共同的。”赖絮朎说。

  生态好茶觅知音,传统技艺构思新。在台湾馆里,还有许多特征美食。凤梨酥、牛轧糖、榴莲酥、蜜柚参……

  “咱们公司在花莲,制造传统的台湾糕点。咱们来尝尝台湾卖得最好的土凤梨酥,酸酸甜甜的,还能吃到凤梨果肉。”乡谊食物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营业部负责人颜广驹一边推介自己的凤梨酥,一边说,“作为一家在台湾运营超越30年的中小型企业,咱们咱们都期望借茶博会的影响力,对接到更多的协作伙伴。”

  有等待,有沟通,更有协作。茶博会已成为两岸茶工业互动与展开的重要渠道,见证了海峡两岸茶文明的深度融合,更将助力两岸携手同行,共创夸姣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