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行业是提升纺织品功能品质、增强高端纺织集群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我省,虽然印染行业规模约占纺织类总产业规模的6%,但对高端纺织集群建设却起到很重要支撑作用。

  近日,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印染行业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召开政策宣贯会,引导推进印染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期带动整个高端纺织集群的发展。

  去年,全省印染行业总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二,营收约占全国1/5。在中国印染企业30强中,江苏企业占据5席,其中盛虹集团已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1-9月,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409.75亿米,同比增长0.84%。尽管数据有所增长,但受纺织服装消费走弱影响,印染行业生产形势整体偏弱,行业生产形势仍旧承压。印染处于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中上游,下游产业“受阻”,会以“乘数效应”波及到上游产业。

  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高彬指出,在此背景下,去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实施印染产业提升行动,增强纺织产品印染加工环节的韧性和竞争力。我省作为纺织和印染大省,第一时间响应,此次相关《实施意见》就此出台。

  印染行业向何处提升?此次《实施意见》提出一个关键的优化方向:集聚化布局。

  从我省印染行业的分布看,目前已形成以苏南地区为主,南通通州湾现代纺织产业园、宿迁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盐城射阳纺织染整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特色发展的产业布局。印染行业规模还不是很大,盈利能力相比别的行业来说不是很高。

  《实施意见》第一部分就是“推动行业集聚发展”,并明白准确地提出推动企业“入园进区”。比如,非太湖流域新建、扩建印染项目须进入依法合规设立且有印染定位的产业园区;推进集中预处理等“绿岛”项目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

  宣贯会上,一家印染30强企业的负责人建议,如果有集聚区外的企业要搬迁入园,决定关停或淘汰园区外的企业,能够最终靠兼并重组的方式,把那部分产能集中到后续想逐步发展的企业名下,然后以新兼并重组的企业来进行整体搬迁。

  “《实施意见》既与《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政策文件相衔接,也增加了按照先立后破原则、做好印染项目环评审批服务的具体措施。”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相关负责同志说,太湖流域改建印染项目排污总量指标和产能可以来源于拟关停的印染企业,但需由地方政府承诺,在改建项目投产前关闭排污总量指标和产能的来源企业。

  推动行业集群发展,还要侧重“转”和“去”,即推动产业合理转移、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通过南北协作、园区共建、产业合作等方式,鼓励印染企业按照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律和上下游配套需求来做合理布局。

  “自然资源部门主要做好印染区建设涉及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及项目用地的服务保障,促进印染行业土地集约利用。”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处副处长陈海燕说,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对于列入省政府重点项目的印染项目,由省级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提高新上工业项目的容积率低限,统筹绿地的规模和布局,共建共享相关配套设施。

  《实施意见》提出,要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有条件的骨干企业牵头建设印染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突破少水及非水的介质印染、数码泼墨印花喷头、全流程数字化印染、污染物低碳处理等制约行业发展关键技术。

  当前,我省正在大力推动的“智改数转网联”改造,《实施意见》提出,加快企业设备数字化改造、促进新技术的赋能应用、推进智能工厂(车间)示范创建等举措,与之一脉相承。对于印染企业来说,这是最好的改造时机,如有数字化改造需求,可向当地工信部门申请,参加“智改数转网联”相关免费诊断。

  对于印染行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重中之重。“《实施意见》中特别提出,应用端提升产品绿色认证水平,就希望企业能够对照国际认证的有关要求,规范生产流程和化学能力的供应链管控体系,来增强产品的可追溯性和绿色低碳水平,提升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高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