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童,1962年6月出生于海安角斜,毕业于无锡轻工学院(今江南大学)纺织工程系棉纺专业,江苏华强纺织集团董事长。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其一手打造的华强纺织集团,已成长为集纺、织、染于一体的高科技纺织企业,具备年产折合产量10万多吨的生产能力,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是海安市工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重点增长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南通市投入大户和纳税大户,跻身“中国纺织综合竞争力500强”“江苏省优秀企业”之列;主持创建的“倍优特”牌纱线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用户信得过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并被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推荐为“最具影响力产品品牌”;由于其卓越成就,卞童被聘为江南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指导教师、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棉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荣获江苏省诚信企业家、南通市科技兴市功臣、南通市劳动模范、海安市六星级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天长日久的潜移默化,朝夕相处的耳濡目染,董事长卞童将其与生俱来的“锲而不舍”的“理工男”气质,完美融入其一手创立的华强纺织。“心无旁骛,一路奔跑”慢慢的变成了1200多名“华强人”共有的品质。纺纱织布,是卞童在无锡轻工学院(今江南大学)纺织工程系棉纺专业就读时,就认定为一生一世不能弃舍的终身课题。
自1999年初“下海”“主政”国营海安棉纺织厂至今,8000多个日日夜夜,这位心无旁骛的优秀企业家,带领着他精心打造的团队一路奔跑,在紧张有序的科研一线,在井井有条的生产车间,在追寻客户的出差途中,他定目标,出方略,强执行,华强纺织也在一路奔跑中发展壮大,成长中国纺织行业的精英企业,跻身中国纺纱行业20强之列。
大浪淘沙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不允许有少许松懈。危难中接过大旗,他义无反顾;挑战中突破自我,他乐此不疲……一路向前,不停奔跑,这就是卞童的使命。
无钱购买生产原料,已经锈迹斑斑的纺机苟延残喘,出了故障只能趴窝,维修费用无从筹措!
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没有跟上时代发展节奏的国营海安棉纺织厂掉队了,淘汰出局的命运难以逃避。
也就在这一年,在海安县纺织工业公司担任经理助理的卞童,作为“工作组副组长”被下派到海安县棉纺织厂,协助企业纾难解围,突破困境。
那个年代,纺织工业公司捧的是“金饭碗”,是不少人挤破头都进不去的地方,而棉纺织厂却破产在即,避之唯恐不及是当时所有人的当然选择。
可是,“纺织工程系棉纺专业”本科毕业的金字招牌,让当时的县主要领导和纺织工业公司负责人看到了棉纺织厂“走出困境”的希望,他们不约而同地将期待的目光聚焦到卞童的身上。
就在这年底,命运选择了卞童。领导与他长谈一次,他的身份就由“工作组副组长”,一下子变身为海安县棉纺织厂厂长。
也许,卞童当时并没意识到,这成了他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阴差阳错之中,他开启了20多年的企业家创业生涯。
新官上任三把火,怎么烧,烧哪里?奉命于危难之际,正当年富力强的卞童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一显专业身手。
起步却是出乎意料的尴尬。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还没点燃,上班第一天,卞童就被棉纺织厂的三把急火反烧了个措手不及:
深入、冷静思考之后,卞童果断使出“三板斧”, 斧斧砍向当时棉纺织厂特别棘手的三大“死结”:
第一斧,破解干群关系“危城”。当时的棉纺织厂,生产停顿,工资发不出,干群矛盾重重,甚至反目成仇,互不信任,围堵、冲突时有发生。上任伊始,卞童整日泡在科室、车间、班组,与职工促膝交谈,倾听群众意见,了解“心结”所在,引导职工不仅要“向钱看”,更要“向前看”。同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从我做起,率先垂范,要在人格、品德、能力、才干等方面为人表率,以“干部干”的实绩,让“群众看”到希望与信心,解开“死结”拧成一股绳,上下同心共渡难关。
第二斧,破解欠款断裂“悬崖”。面对多次上门追缴欠款的税务局、财政局,卞童主动上门,动之以难,诉之以苦,求之以情,千方百计赢得税务局、财政局的理解、同情与支持,最终以一个“缓”字,暂时化解了迫在眉睫的欠款危机。
第三斧,破解停产停工“困局”。归根到底,棉纺织厂的困境之本,还是在“发展”两字上出了问题。“发展”上的病症,必须以“发展”之药来根治。与其困守危城,不如杀出一条血路,卞童作出两大决策:一是砸锅卖铁、想方设法筹借了5万元重启资金,通过多重关系,反复保证,写下欠条,从江苏省棉麻公司获得5吨、价值10万元极其宝贵的生产原料——棉花;与此同时,面对停产停工、千疮百孔的棉纺织厂,卞童创新思维,大胆拍板,跳出“危城”建新城,以“租赁”的方式,向棉纺织厂租借厂房、设备等,以自觉自愿的方式招募棉纺织厂原有工人,重新搭建班组,开展“生产”自救活动,以发展求破局。
纺织机又重新开动起来,工人们陆续回归工位,死气沉沉的棉纺织厂一下子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随着第一车的纱线“驶”出工厂大门,一笔又一笔货款打到企业帐户,全体职工从改革中看到了希望,增添了信心,更将信服与信任的眼光投向了他们新的当家人——卞童。
在生产逐步恢复后,因“发展”困境导致的重重矛盾也逐步“烟消云散”。卞童又因势利导,乘胜追击,提出“一年扭亏平稳过渡、两年增盈夯实基础、三年发展壮大规模”的近期发展目标和“外攻市场求生存、内治现场增效益、管理创新求发展”的工作方针,棉纺织厂渐入发展佳境。
遥想当年的“金戈铁马”, 卞童至今仍然感慨万分:当年,我的身份就是一个救火队长,哪里火大就往哪里冲,还想不到什么长远规划、百年大计。现在想想,当时的决策与行动,都有很多值得推敲和揣摩的地方,离完美还差十万八千里。但重要的是,就像万里长征,我们迈出了第一步。姿态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先跑起来再说,方向和姿态可以在奔跑中随时调整。
2011年,华强在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上具备世界领先水平、年产8000吨三无一精紧密纺生产线年,新上南通弘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米高档色织布项目。
2013年,新上南通华强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6000吨新型纺纱研发生产项目。
作为一名出色的企业家,卞童深谙“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内涵:市场之间的竞争步步加剧,唯有日日向上,哪怕“日拱一卒”,保持不断奔跑的姿态,让公司规模不断壮大,让生产技术日益先进,让产品质量持续最优,华强才能脱颖而出,永立不败之地。
2000年4月,海安县棉纺织厂改制为股份制非公有制企业,作为董事长、总经理的卞童有了更大的主动权。随着2003年华强纺织公司的建立,卞童心目中的“华强纺织”的美好图景日益清晰明确:这是一家行业领先的现代化的专业纺织公司,设备国际国内一流,技术国际国内先进,质量国际国内最优,产品全球畅销……
卞童深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海安县棉纺织厂“起死回生”,那是超强度、高难度的非常规运作。“快刀斩乱麻”,是特殊时期的特别的条件、特别举动,不能成为公司正常运作的常态。
常言说,“锲而不舍,天道酬勤”。卞童将之理解为“日拱一卒”。 “日拱一卒”看似慢,不温不火,但只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每日像个卒子一样前进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终会有所成就,蔚为大观。虽然动作很慢,只能一步一步地往前拱,但是一旦拱到对方的老将面前,一个小卒子就能决定全局命运,成为胜负的关键。
在杀出棉纺织厂的“围城”后,卞童就把最先的“卒子”锁定在高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上。
在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后,卞童决定投资8000万元,引进国际国内领先的纺纱设备,在海安开发区新上“高支精梳纱”项目,形成年产1800吨高支精梳纱生产线,抢占“纯棉高支精梳”产品的先机。
面对如此大的投入,不少人认为风险太大,犹豫不决,一时暗流涌动。卞童认为,落后必被淘汰,领跑方能超越:上,而且要上最好、最先进的。事实上,卞童的决策是正确的。
在开发区新厂立项期间,卞童奔赴北京、上海、山西等20多家企业考察,并与多家国外先进纺机代理商洽谈,迅速掌握了各种设备的先进性能、配置及价格,确定了国内外供货厂家。从2000年l0月起,一台台现代化工艺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自动络筒机、精梳机、细纱机等设备陆续进厂安装投产,一改过去因设备制约产品质量和档次难以提升的落后局面。
2001年6月,新厂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并顺利投产。当年华强公司产值达到1.68亿元,创利税1500多万元,快速地发展成为海安县工业经济重点增长点企业。
——2002年10月,投资200余万元,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建设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即ERP管理)项目,实现了企业内部财务、采购、销售等管理的信息化,有效地将公司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来管理科学、有效地管理人、财、物、产、供、销等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同时,引入电子商务的应用,强化企业网站的建设和推广。2003年仅在全国棉花电子撮合交易市场上就实现利润650余万元。
——2003年初,对新厂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调研论证工作,8月总投资4500万元的二期工程2.4万纱锭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该项目利用国际国内最先进的纺纱设备和技术,代表着当时世界领先纺纱水平,既有助于调整产品结构的,积极开发竹节纱、氨纶包芯纱、大豆纤维纱、竹纤维纱等新品,还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大幅度提升,年新增产值8000万元,为入世后华强公司热情参加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提升产品档次赢得了主动。
——2004年1月,采取引资与自筹相结合、总投资1.76亿元的的超大规模先进纺织织布项目落地华强。卞童的目标是,奋斗3年,再造一个新华强……
日拱一卒,不仅体现在项目投入、技术引进和规模扩张上,更体现产品质量的严控上。随着竞争日益白热化,卞童深谙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以质量求生存,在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卞童的座右铭。卞童坚持把质量管理作为工作的头等大事,在工艺遴选、工艺上车、工艺监督、优化设备、操作水平、售后服务等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产品品质衡量准则逐步的提升,一等品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在国际金融危机、原料价格巨幅波动、新冠疫情冲击的严峻形势下,公司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赢得了用户的信赖。
日拱一卒,也在卞童坚持不懈建立严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管理是企业的基础”。从“主政”华强的那天起,卞童就在从严治企、强化管理上下足了功夫。先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和考核细则。多年来,卞童从基础抓起,整顿工艺纪律、操作纪律,严肃安全管理,先后制订各类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安全规程,使每道工序、每一个岗位、每一项操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且时时更新,做到与时俱进。
20多年的积淀与升华,华强纺织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地方国营纺织厂,一步一步崛起成为具备年产纱线万米的行业领军企业。
一路向前,不断超越,华强纺织的制胜法宝是什么?卞童的答案只有四个字:行业领先。
“谁领先一步,谁就抢先占有市场。”卞童认为,“快人一拍,先人一步,才能赢得先机,争得主动,一路领先。”
作为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卞童对纺织行业科技前沿的“风吹草动”保持着特别敏锐的洞察力,凡有先进的技术、重大突破都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持续不断地加大研发技术投入,紧盯前沿技术,一路领跑同行业技术叠代的步伐,是20多年来华强纺织始终如一的追求。
唐孝美、姚本林,是和卞童一起打拼的公司元老,也是前任及现任华强纺织集团的总经理。正是他们,不折不扣地执行着“行业领先”战略,保证了华强纺织这艘纺织巨舰不断向前,驶向一望无际的“深蓝”。
姚本林说:“我们原原本本实施了‘行业领先’战略,也见证了华强纺织从原始的络筒机到自动络筒机,再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电子化络纱系统更新叠代的全过程。领先的技术,确保了我们的产品在花色、质量上领先市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华强纺织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纺织技术的进步史。没有科学技术创新,就没有华强的现在;没有科学技术创新,更不会有华强的未来。”
人人参与技改,时时关注变化,处处体现创新。在卞童的主持下,华强纺织制定了企业科学技术创新战略,建立了科学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并根据发展情况和市场导向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科研不设“门槛”,创新不看“出处”,华强纺织在车间班组持续开展“小发明”“金点子”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创新活动,激发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创新冲动。
借国内英才之智,扬华强远航之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围绕创新驱动、传统产业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课题进行研讨,“把脉”科学技术创新工作,优化发展顶层设计。公司正常与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南通纺院等知名纺织院校保持长期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并聘请棉纺知名专家来公司指导,全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
设备投入不遗余力,最先进是不二选择。走过最初特别困难的时期,华强纺织在设备投入上可谓不惜重金。公司每年用于技术改造和新品种开发的投入都超过4000万元。
作为华强纺织的灵魂人物,卞童亲自参加各项技改项目的调研、论证、规划工作,从设备的选型、购置到安装、调试、投产,形成效益,他都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对公司除尘空调设施进行更新技术改造,将冬季水冷电机水泵改为定时运行来控制冬季车间温湿度;细纱机改吸棉风机可以节电14度/台/天;灯具改用LED灯,华强公司就投入了4000万元。2021年,公司新上智能化4万锭技术改造项目,实现粗纱定长自动落纱、自动换空粗纱管和自动向细纱机台输送粗纱,络筒机实现自动插管、自动换纸管、自动接头,与细纱集落实现串联,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卞童还致力于产品结构的调整,积极开发新产品,近几年开发了30多种不一样的风格的新产品,如米通系列新产品、紧密纺系列新产品、赛络纺系列新产品等,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经济效益显著。
思从高,行方远。领先的技术,创新的文化,已根植于“华强人”的血脉和筋骨,他们以变革思维、创新实践创造了一路领跑的华强纺织:企业被评为江苏省民营科技公司、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卞童被评为南通市科技兴市功臣、海安市科技型企业家。
在卞童看来,经营企业与马拉松长跑有异曲同工之处:优秀选手起步阶段并非冲在最前方,半程后的发力才见真章。环顾四周,卞童发现,一起出发或曾并肩作战的众多企业,要么跑到别的赛道上去了,要么跟不上节奏掉队了,要么跑不动自己退出了。
跑得越久,就越能成为最后的大赢家。卞童常常这样告诫自己的管理团队:选择决定成就。要让企业永葆发展活力,不仅在于刚开始跑得快,更要看企业是否有定力,能专心致志地在没有终点的赛道上长久地跑下去。
与时代同频共振,顺势而为,方能书写时代华章;与国家命运相连,持续拼搏,方能成就自我;与员工共情共鸣,共同奋斗,方能共创百年大业。
“‘华’,振兴中华之‘华’;‘强’,自强不息之‘强’。”2003年12月,南通华强纺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之时,卞童这样庄重宣告公司之名的由来。
生逢于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奋斗在日日崛起的青春中国,从“华强”成立的第一起,员卞童就将企业的命运与国家的崛起紧紧联系在一起。经营企业,既是自己的份内事,更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自己苦干,为企业奋斗,也是为民族的未来在拼搏!
卞童说,有所作为的企业一定有着对时代、民族和国家命运最深刻的把握,并且应该深深扎根于奋进的时代和脚下的沃土。时代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时代的主体,也是推动时代变革的根本力量。事在“人”为,“企业”之“企”,由“人”与“止”组成,如果去掉人,那么企业也就“止”了。人,才是得失成败的最终决定因素。
三军决胜,系于将帅。企业家个人品德、能力、修养对企业成败至关重要。卞童说,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作为企业的领路人,明方向,长本事,时刻走在前、干在先。正人先正自己,领导者必须身先士卒,“一马当先”。
多年来,不管压力多大,工作多繁忙,卞童一分一秒也没有暂停自我提升的脚步。2000年9月,顺利完成在北京清华大学管理学院MBA管理专业的深造,为华强纺织的崛起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为纺织专业毕业的高才生,卞童时时刻刻保持着对纺织领域最新技术、设备的追踪,结合工作实际,长期从事纺织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新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成立起南通市纺织工程技术中心和江苏省吸湿排汗及面料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牵头开发的“绢丝与精梳棉混纺赛络纺纱”纺织行业新技术,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鉴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荣获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二等奖。主持开发的“强上色抗起球纱新产品”,攻克了罗卡斯紧密纺小皮辊表面反包围弧长度偏长的技术难题,解决粗纱机在刚开车时易产生粗纱管跳管的技术问题,该成果荣获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颁发的“江苏纺织技术创新奖”。其成果在华强纺织实现产业化运用,形成年产5000吨强上色抗起球纱系列新产品、年产值达11200万元、实现利税2265万元的良好效益。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卞童还专心孜孜将研究成果形成专业论文,《细纱集落改造形式选择与实践》《德国青泽Z360细纱长车工艺排风节能改造》《提升络筒机生产效率的管理实践》等数十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于《棉纺织技术》纺织报告》等核心期刊。作为行业领军人物,卞童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制订莱赛尔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本色布》行业标准(标准号:FZ/T13050-2020)。近5年,卞童获得科技进步奖3项,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重大科研项目8项,获得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5项。开发新产品10多项,其中2项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实现新增产值6.4亿元。
一马当先,是为了让更多的“千里马”纵横驰骋,以至万马奔腾。卞童将人才战略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根据规划和目标,华强纺织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工作系统、激励机制、员工素质培训与教育体系,发挥和调度员工的潜能,努力营造发挥员工能力的良好环境。华强纺织慢慢地增加高素质人才引进工作,每年从全国各地大、中专毕业生中广纳人才,逐渐完备薪酬福利制度,为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华强纺织格外重视和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环境建设,从各方面培养尊重人才,提升管理上的水准,逐步形成一种具有核心优势的“人才文化”,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成就人才,让每位员工在各自舞台上都能找到比较合适的位置和角色,让他们心系“华强”、扎根“华强”、建功“华强”。
上一篇:关于服装的这些奇怪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