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的种类非常之多,为了适用生产和应用的要求,正确的反应染料的颜色和应用性能,必需给予染料专用的命名。

  现根据我国原化学工业部从1965年1月起试行的《染料产品名词命名草案》,将我国染料的命名法——三段命名法介绍如下,染料名称由三部分所组成,即“冠称”、“色称”和“字尾”。

  冠称部分表示染料的应用类别,在国际上染料的商品名称或应用类别表示染料的冠称,在国内则使用染料的应用分类或性质作为冠称。

  中国的染料冠称有31种如酸性、酸性络合、酸性媒介、中性、直接、直接耐晒、直接混纺、碱性、阳离子、活性、还原、可溶性还原、硫化、硫化还原、分散、色酚、色基、色盐、缩聚、快色素等。

  颜色部分标明染料上到纤维上的颜色,国内外基本相同。色称采用二十九色泽名称:嫩黄、黄、金黄、深黄、橙、大红、红、桃红、玫瑰红、品红、红紫、枣红、紫、翠兰、蓝、湖蓝、艳蓝、深蓝、绿、艳绿、深绿、黄棕、红棕、棕、深棕、橄榄绿、草绿、灰、黑。

  C 表示耐氯漂,如还原蓝BC,棉用;不溶性偶氮染料的盐酸盐,如黄色基GC.

  D 适用于染色、耐高温的混纺直接染料,如直接混纺黄D-RL;高温型分散染料,如Dispersol橙D-G,可以印花还原染料,如还原棕RRD。

  E 匀染性良好的E型分散染料,如分散黄SE-RGFL;竭染染料,如Megafix黄BES;表示色泽深浓,如还原蓝ER。

  FG;二氟一氯嘧啶反应性染料,如活性红F-3B;表示染料粒子细,表示新的。

  H 表示热染或耐热性好。热固型反应性染料,如普施安紫H-3R;高温分散染料,如分散大红HBGL;适用于棉毛交织物染色;亚士林级坚牢度,如可溶性还原橙HR;耐碱水解反应性染料。

  H-E 竭染性好,双氯均三嗪反应性染料,如普施安绿H-E4BD I 相当于还原染料的牢度,如色酚AS-ITR,红色基ITR,可溶性还原蓝IBC;母体为还原染料,如可溶性还原橙IRK。

  KE 双氯均三嗪反应性染料,如活性艳红KE-3B KP 印花用双氯均三嗪反应性染料,如活性蓝KP-BR

  KM 适用于高温浸染的反应性染料,如活性嫩黄KM-7GKN 乙烯砜基反应性染料,如活性艳蓝KN-R

  L 耐光牢度优良,如直接耐晒翠兰GL;低温型分散染料,如Shangdaron黄L-R;色光艳亮,如阳离子艳蓝X-GRLL;皮革用喷涂染料,如皮革喷涂黄GL等;染料匀染性好,适于染麻,表示染料的可溶性。

  M 拼色染料;混合型双活性基团反应性染料,如活性嫩黄M-7G;中温型分散染料,如分散黄M-FL;迁移性优良,

  M型阳离子染料,如阳离子红M-RL;维棉混纺织物染料,如可宝蓝丁黑M-2G。MX 普通型反应性染料,如普施安黄MX-6G。

  N 标准染法,如还原蓝RSN;标准强度,如还原蓝BCSN;应用性能相似而化学结构相同的染料,如活性艳红K-2GN;表示新型或色光特殊,与标准色卡不符;黑光。

  O 指由靛青衍生而得,如用溴靛而得可溶性还原蓝O4B;高浓度,如酸性媒介深蓝AGLO。

  P 印花用,如活性艳红K-2BP;含磷酸基的活性染料,如活性红P-2B;染纸染料;拥有非常良好汗渍牢度,如活性翠兰K-GP;悬浮体轧染还原染料;纯的。

  S 高温型分散染料具有较高的生化牢度,如分散深蓝S-GL;标准强度,如Mikenthen蓝BCS;染丝,如弱酸性橙GS;容易溶解,溶解度优异;硫酸盐。SE 中温型分散染料,如分散黄SE-FL。

  T 深浓,如分散黄T;染涤棉混纺织物的分散染料,如Shangdablend橙T-B;含磷酸基的反应性染料,如普施安黄T-4G。

  染料的力份是指颜色相近的两个同种类染料,在相同的染色条件下,用相同用量,染出颜色的浓淡程度的比较。当要求染出规定浓淡的色泽时,所用染料的需用量与该染料的力份成反比。通常把标准染料的力份定为100%。即力份为50%的染料是标准染料的一半浓,或者说如果要达到与标准染料相同的浓淡程度,其用量应比标准染料用量多一倍;200%就是比标准染料浓一倍,或者说,如果要达到与标准染料相同的浓淡程度,只需要标准染料用量的一半。这里的100%、50%或200%就是表示染料力份的字尾。有时,表示染料力份的字尾可以冠于整个染料名称之首。注意,100%、200%、300%等,并不表示产品的纯染料含量,它们不是一格绝对值,而是以各相对值。

  还原蓝BC这个染料,其名称由三段组成。“还原”为冠称,表示染料应用类别,“蓝”为色称,“BC”为字尾。字尾B表示染料带蓝光,C为耐氯漂,表示性能150%。

  活性艳红K—2BP,“活性”为冠称,“艳红”为色称,其中“艳”为色泽形容词。字尾中,K表示反应性染料中高温染色类型,属于一氯三氮苯型;B表示蓝光,2B表示蓝光程度;P代表适用于印花,即染料的性质和特点;150%即为染料力份。

  1、国际上对染料没有统一编号,不同的公司采用不一样的编号,关于染料颜色的表述,各公司采用的单词相对固定。

  2、国产染料中没有标明力分的,其力分为100%。这个100%是相对于染料生产厂商的。比较不同的生产厂商的染料,没有意义,

  3、如分散红3B,染料分类属于分散染料,没有标明力分,其力分为100%。红代表该染料可以染出的颜色为红色。3B表示该红色为带有蓝光的桃红色。假设有分散红5B,那么分散红5B的蓝光一定比分散红3B更蓝。

  4、市售染料中都含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主要以分散剂、匀染剂、助溶剂等,纯的染料仅占市售染料的一部分。如果某厂家把纯染料含量为33%规定为力分100%,那么纯染料含量50%的力分就是150%,纯染料66%的染料力分就是200%。

  5、分散染料中第一个大写字母S-或H-,代表高温型分散染料,SE-代表中温型,而E-或省略不写,代表低温型染料。

  染料品种繁多,但是就其商品的物理形态而言,可大致分为固状、液状及浆状。还能更加进一步分为:

  固状染料———粉状、颗粒状、无粉尘粉状、块状、片状、短柱状; 液状染料———水溶性液状、分散体; 浆状染料———固/液混合体。

  染料是有机物,往往在有液体存在的条件下完成化学反应,为此世界上第一支合成染料首先是以液状形态出售的,当然,最初染料质量同现在比相差甚远,只能认为是今天液状染料的原始形态。当时大约有20%的商品为液状,而这些液状染料主要是还原染料和媒染染料。

  到1923年,英国人首先把经过选择的助剂加入到原染料中并经过粉碎,制成了不溶性分散染料水溶液的分散体。到1910年,大部分染料把水分除去后加工成一定规格的细粉状。

  据1924年文献介绍,当时大约有80%的染料加工成细粉状,还原染料已经制成了粒度分布较广,从极细到50um的粉状染料商品。但最初的粉状染料存在粉尘飞扬严重、润湿性能差的缺点。

  1930年以后,分散体型态的染料得到了逐步发展,但任旧存在染料易沉淀和贮存稳定性差的缺点。

  现在的液状染料经过优化加工配方后各种各样的性能有了明显提高,贮存时间能达到半年以上不变质,液状染料以加工费用低,使用方便而得到不断发展。

  从1950年以后,砂磨机的出现推动了后处理技术的发展,采用砂磨机进行湿式研磨,可以得到粒度更细、分布更窄的颗粒。并改进了加工配方,使染料的基本粒子达到1um 左右,采用新工艺新设备生产的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非水溶性染料的加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随着化工机械、化工设备的进步,开始出现了颗粒状染料。颗粒状染料的表观粒度为100~300um,有空心颗粒也有实心颗粒,他的流动性、润湿性、分散性都优于粉状染料,同时又克服了粉状染料粉尘飞扬的缺点,这种剂型一出现立即受到生产和应用部门的欢迎,现在许多染料都加工成颗粒状商品。

  染料加工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原染料的测定及处理、加工助剂性能的研究、加工设备的设计及选用和加工工艺的研究。

  如果说后处理技术复杂,主要是因为它的规律性不强,个性多,共性少,很难总结出定量的规律。所以人们说染料加工技术是科学、技术、经验的结合。

  ①处理的品种多,因为染料是精细化工产品,一般生产吨位不大,品种多,加工方法有一定差异,所以工艺和设备也就相当复杂;

  ②染料厂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剂型或更换品种,要求加工设备应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生产装置多功能化,有较强的机动性;

  ③技术含量高,加工后处理包括多方面内容,也涉及多门专业知识,在加工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许多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④产品质量要求高,商品染料有多项经济技术指标,有些已经制定了国家标准,生产条件苛刻,要求操作稳定,操作者应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责任感。

  这里所说的原染料分析是指为了染料加工的需要,对原染料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后处理绝不是简单的物理过程,在对染料加工之前首先要对原染料的强度、色光、亲水性、晶型、能级、杂质含量等许多指标进行分析,为确定出合理的加工工艺提供基础数据。

  染料合成后,经液固分离为后处理车间提供原染料滤饼,后处理车间接到滤饼后首先对原染料进行测试。

  不同的染料品种,不同的合成工艺,甚至相同品种不同生产厂家,相同生产厂家不同生产批次,产品质量都可能有一些差异,每一批染料都要进行全面测定,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一套正确的加工方法。

  所谓染料加工助剂是在染料加工后处理过程中,加入的有助于提高特定染料商品剂型性能(如分散性、热稳定性、防尘性、防凝聚、助溶等)或有利于提高给定性能(如匀染、促染、增深等)及染在纤维上的性能(如固色、柔软等)的物质,增强耐热性、保持或提高分散体稳定、防止染料凝聚、有助于提高染色匀染性的物质。

  商品化加工离不开助剂,对加工助剂的性能不了解就无法优化加工配方。正确使用助剂可以提高染料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染料的附加值。

  近年来,用于染料加工的助剂已经发展到几百种之多,用量最大,而且对加工结果起重要作用的分散剂品种更在逐年增多,理化指标及经济指标也各不相同。如木质素分散剂,已经能生产出不同分子量、不同磺化度的多个系列品种,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品种。

  对于非水溶性(分散、还原)染料的加工,需要加入大量助剂以调整强度和其他方面的性能,助剂品种很多,用在不同染料中所表现出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助剂性能以及理化指标决定他的使用范围。只有了解性能才能正确使用,研究助剂的配伍性使助剂在配方中发挥最佳作用是后处理技术研究的内容之一。

  加工设备(后处理设备)是完成后处理操作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设计、选用加工设备是能否成功完成后处理操作的首要条件。可以说,后处理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备的进步。

  换言之,设备的发展也在推动着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染料加工中,超滤和反渗透膜的使用对水溶性染料的脱盐,提高纯度起着重要作用。超微粉碎设备的开发应用可使染料粒度降至1μm左右。干燥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有许多干燥设备专业制造厂进行染料干燥设备的开发研究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国产的干燥设备基本可以满足染料干燥的需要。

  一些文献中往往把加工设备划分到化工设备的范畴中,将其视为化工设备的通用设备。从染料专业看还应视为是专用设备。在染料加工后处理中由于染料生产和商品化的特点,这几个因素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通用设备使用起来没有特效,商品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对设备有很强的依赖性,只有有针对性的设计才能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

  加工工艺是对上述三部分内容综合应用的方法。实践证明,相同的原染料、助剂和设备,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可见工艺条件的重要性。从上面的介绍不难看出,这四个方面标志着后处理的技术水平。

  国外许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专业人员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的甚至从事后处理技术开发的人员多于合成人员。如果后处理加工工艺合理,能够达到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之目的。

  这四个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可以这样认为,上述四个因素的综合运用效果,就是后处理技术水平的具体体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工信部专家:我国芯片自给率仅10%,是结构性的短缺!低端死命卷,建议车位芯片企业尽量往高端走

  离谱!英国灵媒年初就预测特朗普遇刺,还预测拜登去世、大地震......

  美洲杯-劳塔罗第112分钟绝杀梅西伤退 阿根廷1-0哥伦比亚连续3届大赛夺冠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闺女跟爸爸狐假虎威的,只怕是选错了靠山 分不清家庭地位,“ 跟着亲爹混 三天饿九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