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以为,对音讯中的形容词不应简略地否定。很多著作证明,形容词在音讯写作中具有必定的效果,首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容词运用到音讯中最显着的特点是文字美丽,能以激烈的视觉上的冲击力吸引人,让读者取得美的享用。比方会议、典礼和科研成果的报导,最简单写得索然寡味,而超卓的表达,会使音讯变得有滋有味。

  1987年3月14日,我国出色爱国主义者、诗人、闻名学者闻一多先生的铜像揭幕式在武汉大学举办,不少新闻单位对此作了报导,其间《湖北日报》的报导《武汉大学举办闻一多铜像揭幕典礼》的导语可谓上乘之作:

  昨日,晶亮似雪的樱花,给闻一多铜像揭幕式增加了庄严严肃的气氛,当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揭开铜像上掩盖的红绸今后,闻先生坚毅厚意的目光又投向了他曾执教的武大学校。

  音讯中“晶亮似雪”“庄严严肃”“铜像上掩盖的红绸”“坚毅厚意”等形容词,不只使言语流通恰当,还把记者所见所闻实在、精确、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出来,使读者似乎感同身受,一种深重的历史感情不自禁。这样的文字比起纯叙述性的文字来确实风趣多了。

  在人物音讯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形容词对人物肖像、动作、细节着力描绘,对深化新闻主题和实在精确地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很有效果。

  1985年新华社记者于磊焰、刘志权采写的音讯《我国人的自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第二天然段对袁隆平的表面是这样描绘的:

  这位声震国际的“杂交水稻之父”皮肤乌黑,头发斑白,古铜色的脸庞上印着道道深纹,显得与他59岁的年纪不大相等。记者见到他时,他穿戴一件淡色短袖衬衫,显露粗黑的脖子,看上去底子不像一位才高八斗的大专家,而言谈举止倒更像一个老实老实的庄稼汉。

  “乌黑”、“斑白”、“古铜色”、“粗黑”、“老实老实”都是一些适当一般又常见的形容词,但也正是运用了这些词,便绘声绘色地把袁隆平这样一位“从郊野走向国际”的庄稼汉大专家形象展示了出来,读者更能从言外之意体会到袁隆平为科学尽心竭力、不辞劳怨日夜繁忙在田间的崇高精神。

  新闻都是经过挑选的新近产生现实的报导。因而,记者在报导某件工作、某个人物时,总不可避免地要带着必定的片面情感和倾向。有些音讯的内容涉及到公民群众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或是那些简单被忘却而又是不应忘却的重要问题,在报导现实时,除了告知清楚时刻、地址、人物、事情等要素外,记者还应给受众以启示和引导。

  请看获第三届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的音讯《“兵士永远是平和的使者”》的导语:

  请再看一例:“ 昨日,一场纷繁扬扬的春雨,泪水似地撒落在银河革新公墓公安坟场的勇士石碑上,令近在咫尺的奢华墓园与黄土一堆的勇士坟形成了激烈的反差,上坟者不由为之心碎。” 这是第八届我国新闻奖中获二等奖的音讯《寂寂勇士坟 纷繁春雨泪》(原载1997年4月5日《广州日报》)的导语,它报导了一个许多人都见到的又不以为然的社会现象:因为经济大潮的冲击,商业利益的唆使,勇士陵园、勇士公墓被荒芜,勇士墓已是堆堆黄土。导语中的几个形容词经过对场景的描绘,烘托了现场激烈的反差,会形成人们对这种现象的重视。

  本网站所刊登的临汾日报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材料,均为临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制止下载运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存案挂号证编号:14093051阅读本网站主张运用1024*768的分辨率